2018年3月台北米其林指南首次問世,隨即引爆各方人馬喧鬧沸騰的不同意見。
關係最直接的餐飲界,態度則是南轅北轍,有的從去年開始就積極備戰,有的就一派淡定,甚至早早表明「你評你的,我煮我的」的態度,即便此次不負眾望拿下一星、號稱台北最難訂餐廳:「RAW」的主廚老闆江振誠,更是一早表明拒絕米其林評鑑,堅持走自己的路。
MBA同學趁我三月底回台灣過清明,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快手快腳迅速訂好位、付好訂金,讓我終於有機會吃到這顆名聞遐邇的米其林星星。
推開RAW厚重的大門,熟悉的台灣檜木香味便迎面而來,與其官網所說:「運用台灣時令素材,重新演繹餐桌上的台灣滋味」做了最好的呼應。
因為人要到齊才能入坐,可以在大門兩側的等待區稍坐一下等候帶位,順便欣賞荷蘭大師及台灣師傅聯手合作打造的設計裝潢。
就定位後,就會看見桌上有每季更新的中、英文菜單,RAW的菜單並沒有菜名,而是用食物元素的概念,每一行代表著一道菜,而因為人對每一道菜的記憶最多只會留存三種,因此,只會告訴你這道菜裡的三種主要素材。
另有一份飲料單,提供紅酒、白酒、無酒精飲料、果汁等。
服務人員還會一一介紹今天點的酒來自何方?有何特色?....原來答案其實就在酒的標籤上,真是長知識了。
餐桌上的擺飾,相當雅緻。
還有一封歡迎函喔,感謝您今天的光臨。
所有的飲品都是從這吧台出去的,即便是果汁也非常特別、好喝。
面膜?不是的,是擦手的濕紙巾。
每個人的座位前,藏了一個抽屜,今晚會用到的餐具都在裡面,想用哪個就拿哪個,一切隨意。
如同許多服務良好的餐廳一樣,服務人員其實都會針對每一道菜進行詳細說明,非常專業。
萬眾期待的第一道菜終於上桌,凝乳、脆皮湯葉、乳清:首先一口將右邊由凝乳及脆皮湯葉做成的小山一口吃下,再喝左邊的乳清,會發現牛乳之中竟然逐漸浮出牛奶糖的味道~~~非常特別的味覺體驗。
胭脂蝦、茗荷、甜豆:顏色鮮豔的第二道菜,除去國人熟知即便產季一隻也要台幣2、3百以上有「海中紅寶石」之稱的胭脂蝦,烤得酥酥脆脆,口感很像近幾年風靡台灣的零食:蝦叔叔及胡椒蝦的綜合版
,很有趣。
另一方面運用了日本握壽司的概念,將左邊用綠色甜豆做出來的壽司,沾點底下的甜豆泥(請觀想它是芥末),再沾旁邊由藜麥等穀物做成的“醬料”(請假裝它是壽司醬油。雖然吃起來還有一點點王子麵的港覺。)而上面那一點點紅色的絲,則是日本香菜類代表 - 茗荷,味香微甘,有一點吃壽司時那薑片或白蘿蔔絲的感覺。
接下來上桌的,啊?麻布袋???
不是,是菜單上沒有,但一定要點的手工窯烤麵包!!!
真的超級好吃!外脆內軟,絕對不輸吳寶春麵包,再塗上旁邊附的手工新鮮奶油,連手指頭都很想吞下去。
在你已經忍不住吃第二片時,服務人員就會過來貼心的提醒你,不要再吃第三片了,否則你會吃不下後面更精彩的菜!
一定要聽他/她的話,不然真的會後悔~~~
金針菇、熟成干貝、煙勳羅勒:這道台灣人熟悉的食材,卻用了不尋常的方式烹調,服務人員會提醒你要一整份一起吃,吃起來果然很有海陸融合的感覺。
接下來,啊?一顆球?可是菜單上寫著「洋 蔥 湯」啊?洋蔥在哪裡?湯呢???
服務人員撒上新鮮香料粉後,就會告訴你,請用湯匙敲破這顆球吧,越碎越好喔....
然後,就會變成這道沒有湯但有濃濃奶油洋蔥味的湯了。
田樂燒、吻仔魚、香脆麵:鑄鐵鍋上桌後,居然開始發起了陶瓷便當?!田樂燒裡煮的是小龍蝦,非常新鮮熱辣。
接下來,跟從小到大我們做慣的吃泡麵一樣,將調味包一包包拆開,然後加到泡麵上吧!
泡麵其實是用馬鈴薯絲做出來的,非常厲害!吻仔魚在哪?藏在泡麵下面....。
小龍蝦吻仔魚乾拌麵,開動!
水果玉米、高粱、麵疙瘩:乍看真的以為要吃義大利麵疙瘩,但上面那薄薄一層不是義大利雞蛋麵皮,而是廚師用精細刀功切出來的水果玉米薄片,稍一不慎沒切好整支玉米就報廢不能用了。
這道菜其實是反過來擺的,主食高粱麵疙瘩其實在下面,稍微拌勻上面的味噌醬一起吃,是一道極有心思挑戰視覺及味覺的菜。
鱘龍魚、鍋巴、春蔬:乍看以為是要吃生魚片,它其實才是今天真正的湯品,鑄鐵水壺裡烹煮的是高湯,徐徐注入湯盤中,將鱘龍魚薄片燙熟,再將鍋巴及當季蔬菜充分攪拌,恍惚間會有在吃湯泡飯的錯覺。
是極有巧思的一道菜餚,但不知是否台灣人無論喝湯或吃粥,還是喜歡滾燙熱辣的感覺,這道菜在充分攪勻之後已失去了溫度,入口只有溫溫的感覺,是當晚唯一沒有獲得好評的菜式。
白花椰、櫻桃鴨、海藻:服務人員製作這道菜之前,會先讓每一桌食客看看等一下即將被吃掉的煙燻櫻桃鴨。
常常覺得一位優秀的廚師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夠很好的掌握食材的屬性,再適時運用一點東西去平衡它。
譬如這道菜,左邊的白花椰菜及白花椰菜泥,就很好的均衡了右邊由鴨肝、海藻(白昆布)、櫻桃鴨堆疊出的油膩。
米麴、紫米、米香:看起來簡單的甜點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好的米麴從煮熟的飯粒開始,必須經過大約3天發酵,才能成為很多發酵食品的基本素材。
因此,要吃到這道微酸、微甜又有點像奶酪的甜點,其實是很多天前就已經開始了它的旅程,在爽快吃下肚之前,服務人員還會現磨草莓果乾增添它的美味及香氣,果然魔鬼都藏在細節中。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已經酒足飯飽吃到快要收不起小腹的時候,忽然又上來一道菜單上沒有看起來像長在木頭上的菌菇的甜點:「牛肝菌松露栗子巧克力」。
真是喜出望外,鹹鹹甜甜的巧克力口感非常特別,吃在口中幾乎讓人忘記它其實是個邪惡的食物了!
ˊ
RAW之所以從開幕以來就引人注目,除了是主廚江振誠從新加坡紅回台灣的代表作,餐廳的理念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餐廳的裝潢除了使用台灣原生檜木強調自然、森林之外,牆上還掛著一套蜜蜂的圖片,提醒著我們應該用心珍愛食物及地球,
否則當蜜蜂逐漸在地球上消失,最終將引致食物鏈的崩壞與瓦解,人類自然也會隨之滅亡。
只擁有60個座位的RAW,每週只營業週三至週日,並且只提供午、晚餐,價格在一眾米其林餐廳中相當親民,只有NT$1,850及NT$2,680兩種。
在香港若是要吃到這個level的米其林,價格應該就直接是那數字的港幣了。
即便到最後,有一招真是讓我們豎起大拇指讚嘆,直呼真的太厲害 -
當我們買完單,仍坐在位子上七嘴八舌依依不捨時,服務人員忽然上前來非常客氣的招呼我們:「各位貴賓,我們一起到前面照張相合影留念吧!」
於無形之中,完成“送客”任務,這一招是不是非常厲害呢?真是值得所有服務業學習參考啊。
只要訂得到位,在RAW用餐的確是一個能讓人從頭驚喜到尾的經驗,
如果有機會,不妨去試試體會這顆米其林星星無所不在的用心吧!
RAW
台北市樂群三路301號
電話:+886 2 8501 5800
週三至週日 午餐:11:30-14:30
晚餐:18:00-22:00
訂位:http://www.booking.raw.com.tw
官網:http://www.raw.com.tw
fb粉絲團:Emily格格的台港漫遊
IG:emily_food_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