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了幾位來自台北的前同事去沙田看賽馬的週末,決定先在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吃完午餐避開正中午的毒辣太陽再去馬場。
尚未進入仲夏的香港,氣溫已屢創歷史新高,裝潢清新,帶點東南亞風情的 - 少爺18就這樣入了我們的眼,中午就決定吃開胃的星馬菜了。
約了幾位來自台北的前同事去沙田看賽馬的週末,決定先在沙田站的新城市廣場吃完午餐避開正中午的毒辣太陽再去馬場。
尚未進入仲夏的香港,氣溫已屢創歷史新高,裝潢清新,帶點東南亞風情的 - 少爺18就這樣入了我們的眼,中午就決定吃開胃的星馬菜了。
在香港,介紹煮食的節目總是很受觀眾歡迎,最近週一至五晚上格格也乖乖守在電視前面看肥媽、陸浩明主持的「食平啲,食好啲」,看著肥媽常在節目中用‘慢煮棒’低溫真空輕鬆煮出各式佳餚,口水都快流出來....。但每每這個時刻,總會想起上環這家「享慢煮意」(Fast Gourmet)來。
多年前在新加坡吃當地名物海南雞飯的滋味早已不復記憶,因此,知道新加坡米其林(米芝蓮)推薦人氣名店:「天天海南雞飯」即將在香港開業,著實引頸期盼了好一陣子。
試營運以來,每次經過總是看見長長的排隊人龍,於是特意挑了一天上班日中午12點開門之前就去排隊,幸好等候時間不是很長就輪到我們了。
誰會料想到在中環渣打銀行總行地下室藏了一間古典優雅的的中餐廳?!
以前次次行經這個與北投三二行館只有一字之差的招牌,就常感到疑惑:三二公館?是豪宅嗎?私人會所?到底是什麼地方???
去年暑假帶妹妹及小朋友們到澳門隨意亂亂走那時,朋友就推薦過玥龍軒,但那次因為旅程中已安排了法國米芝蓮星星餐廳 - 天巢,所以就沒有再安排第二家米芝蓮星星餐廳。
這兩天再跟朋友到澳門走走,便決定要拜訪玥龍軒了,看看外國人眼中好吃的粵菜是否跟我們東方人口味一樣?!看看到底是“名符其實”還是“名過其實”。
玥龍軒位於新濠影匯酒店二樓,其實不太好找,由於澳門酒店兼有CASINO及Shopping mall,酒店越開越大,動線也越複雜,所以其實找了很久才終於找到。
話說,吃貨1號自從多年前派駐在上海工作時,因為常常一個人,便養成在電視或報章雜誌看到有興趣的美食介紹,就會寫下來記在一本本子上,等格格去探望他時,再一起去吃。
那天,吃貨1號又在報紙上看到關於一位土生土生80後香港後生仔(年輕人),在銅鑼灣開了一間標榜主打手工自製意粉(義大利麵)意菜餐廳,與朋友實現創業夢想的報導,就興致勃勃約格格一起去試試了。
一出電梯,就看見牆上掛著2017、2018米芝蓮推薦的標誌,唉唷,看來應該真的很厲害喔!
之前與吃貨1號去過西營盤的麥明記吃朋友極力推薦的嫡傳雲吞麵,吃過之後覺得真的不錯!
除了以前造訪過數次的中環麥奀記,極富實驗精神的吃貨1號,後來又自己去試了麥明記分家後的其它兩家:忠記及麥明記天后新店,吃貨2號在他的鼓動下,有一天便跟他去了麥明記天后店。
有許多知名食店往往在開了分店之後,便開始品質參差甚至退步到慘不忍睹,因此,如何像鼎泰豐一樣讓全球每一家分店都維持一貫整齊劃一的水準,以維持其盛名不墜,確實考驗著經營者及廚師們的智慧。因此,我們便決定也test一下麥明記,是否已具備鼎泰豐般的水準。
3號風球下的晚餐約會。
吃貨1號下午在office看到著名食家劉建威介紹一間在灣仔石水渠街的Samsan泰麵,問我要不要晚上8點半在那裏等他?沒去過的餐廳?!吃貨2號當然欣然同意。
一直覺得西環那一帶的地名很有趣,有一天便跟朋友在西營盤充滿舊時風味的街道巷弄穿梭遊蕩,從東邊街走到西邊街、低街走到高街、第一街爬到第三街⋯⋯
在炎炎夏日的古老香港,彷彿走出了舊金山的味道。
雲吞麵及車仔麵應該是香港人最熟悉的日常麵食,興起於香港經濟尚未全面起飛的五0年代,當年都是以大排檔、小販模式經營,只是隨著社會變遷,大排檔早已成為歷史,而車仔麵也再沒有車仔,幸好,這些美好的食物滋味都有被保留,直至今日仍深得人心。
但光是一碗雲吞麵,香港就有多家知名店家如:何洪記、正斗、麥奀記....都說自己有獨到之處,但到底哪一家才是正統?又各有何獨到之處?....就是道不盡說不完了。
那天因為朋友住在銅鑼灣,而另一位朋友在灣仔上班的原因,所以約在大家都方便的銅鑼灣,就因為選擇太多,所以反而不知道去哪裡好....?初初懶得想,所以約了去過幾次可以吃又可以聊天的Simply Life,朋友因為早到,再晃了一下研究了一下餐廳後,決定去一家沒去過的餐廳試試,於是就選了在門口招呼很殷勤笑容很親切的waiter妹妹的Marbling試試。
研究了一下餐牌,覺得有all you can eat的沙律及甜品吧、湯、麵包及很多樣主菜可選的優閒半自助晚餐似乎不錯,我們3個女仔還可以share,於是就決定這個了。
這幾年可能因為環境相若,距離近,加上純樸善良的風土民情,台灣儼然成為香港的後花園,在台北幾乎每天都聽得到廣東話,記得有一次跟朋友在台北信義誠品門口等紅綠燈過馬路,四周居然全是香港口音,忍不住笑出來,跟朋友說:「你們有沒有覺得我們好像沒有離開香港???」
而台灣基於某些歷史原因,起碼到目前為止對港澳地區居民無論是移民或居留相較於一般外國人仍是非常友善的,也因此早年有許多港澳僑生到台灣讀書後,便就此落地生根,甚至創造出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如廣達電腦的林百里;或來台後在某些行業成為教父級人物,如安泰人壽的潘燊昌.......許多香港人都對台灣經濟做出過重要貢獻。
因著台灣公司總經理(兼香港子公司董事長)到香港開董事會之故,便約了從前曾一起在台灣工作、相識迄今超過20年的主管及同事一起吃飯敘舊,大家當年在台灣分開後,轉眼居然已幾乎10年未見。
朋友即將離開工作生活了7年的香港,回台灣修讀她一直想學習研究的中醫課程。
不知是否是回應或順應變化越來越快的宇宙力量,身邊似乎越來越多人,尤其是40-50歲這個階段的朋友,陸續離開安穩的工作職場,決心去完成年輕時因種種原因而未竟的夢想,彷彿再不這樣做,人生就要來不及了。
7月初即將離開香港的她,在香港這幾年住過堅尼地城、上環、愉景灣又搬回上環,只記得房子越住越小,或許也是某一種形式的斷捨離。有一年哥哥特地從台灣來幫她搬家,離開西環時特地約哥哥去一家她常常看見排隊人龍的道地小店,店名早已遺忘。周記點心是另一家她常看見人龍的店。
「相愛是,我們用彼此的獨特,點亮對方的人生。Love is about being truly you and light up other’s lives.」
最美好的愛情,是知道彼此是對方的支持,不論多遠,都能一起在愛裡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