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跟朋友去西營盤周記吃傳統點心時,就有朋友推薦香港大學、西營盤附近還有間麥明記雲吞麵可以去試試,説比中環馳名的麥奀記好。

雲吞麵及車仔麵應該是香港人最熟悉的日常麵食,興起於香港經濟尚未全面起飛的五0年代,當年都是以大排檔、小販模式經營,只是隨著社會變遷,大排檔早已成為歷史,而車仔麵也再沒有車仔,幸好,這些美好的食物滋味都有被保留,直至今日仍深得人心。

但光是一碗雲吞麵,香港就有多家知名店家如:何洪記、正斗、麥奀記....都說自己有獨到之處,但到底哪一家才是正統?又各有何獨到之處?....就是道不盡說不完了。

2009-2012曾經連續4年被米芝蓮推介的麥明記在文宣上寫著,第一代麥煥池1923年以池記為名在廣州開業,第二代麥奀戰後移居香港1968年在中環大排檔繼續營業,到了第三代則分別由長子的忠記、次子麥明記及三女婿的麥奀記繼承衣缽,那天去的是西營盤的麥明記,店門前寫著天后新店已開張,歡迎舊雨新知繼續光臨。

IMG_8974.JPG IMG_8968.JPG

麥明記鋪頭不算太大,但非常乾淨,難得的是,在香港少有食肆那麼安靜的,居然沒有人大聲喧嘩,大家都專心品嚐自己面前的食物。

西營盤的麥明記食物種類簡單,天后則多了碟頭飯,一直覺得一家好餐廳應貴精不貴多,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物精益求精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IMG_8966.JPG IMG_8967.JPG

那天點了餐牌上推薦的午間麵餐及粥餐,麵餐是店家標榜的嫡傳雲吞麵加蠔油或腩汁芥蘭或生菜;粥餐是任選粥品加鹹肉粽。

香港人慣稱細蓉的雲吞麵,傳統上其實有一定的講究,譬如一定是雲吞放底,麵放上層,再撒蔥花。港式雲吞雖然與北方的餛飩相似,但內容實則不同,有謂〝無蝦不成話〞,香港人特別在意蝦的Q彈口感與鮮度,而一碗上乘的雲吞麵,除了雲吞本身的味道、口感、外形、色澤之外,麵條和湯底也很講究,香港(或說廣東)特有的蛋麵(鹼水面)的麵條要有蛋香,爽滑彈牙,更要色澤鮮明;通常以大地魚乾、蝦子、蝦殼、豬骨、大豆芽等熬製的湯底則必須澄清透澈,鮮香撲鼻,藉以突顯雲吞和麵條的色澤與口感。

雲吞麵其實可以選湯麵或撈麵(通常會附上一小碗湯),配上油菜或炸魚皮,真是無比的享受,香港人說的〝嘆世界〞大概也就是這意思了。

以前一直認為香港麵的湯底不適合拿來喝,只是用來烘托味道的,像麥奀記雲吞麵的湯,雖然濃郁,但其實有點鹹,所以不太適合拿來喝。這次品嚐了一下麥明記的湯,咦,不會鹹欸,真的有澄清透徹鮮香撲鼻的感覺,上面還飄了些許韭黃,居然喝光光。但後來有朋友吃過天后麥明記的雲吞麵,則認為湯頭沒有西營盤店濃郁,淡了些。

而麵本身則軟硬適中,曾有嫁到香港的朋友非常不習慣香港的鹼水麵,認為它跟從小在台灣吃慣的陽春麵、油麵,或是北方傳來的手工家常麵、刀削麵,甚至是日本的烏龍麵(烏冬)相較,香港的鹼水麵都硬硬的不好吃,或許下次應該跟她推薦麥明記的麵,食得過喔!

IMG_9430.JPGIMG_8973.JPG

那天點了最經典的皮蛋瘦肉粥,粥很濃稠,配上肉絲與皮蛋,有媽媽的味道,但不知是因為熬煮時間不同還是什麼原因,天后店的粥更綿密香滑一些,略勝西營盤店一籌。

鹹肉粽雖然也有粽葉及米香,但整體說來,我覺得灣仔靠得住靚粥的鹹肉粽更為好吃,裡面的綠豆餡較多,鹹肉較大塊也較入味,麥明記在粽子類有改善空間。

IMG_8970.JPGIMG_8971.JPG

朋友後來在天后店,還品嚐了炸醬麵,認為有小時候的味道及口感,奶茶也非常順口,十分推薦。

或許下次也可以再跟他去天后店品嚐不同麥明記的傳統好滋味!

IMG_8969.JPG

以前上粵語課時,老師便曾經教過香港食肆尤其是茶餐廳侍應在落單時自有一些專屬的行業用語,此次在麥明記的帳單上就看見了這個有趣的狀況,雖然不是那麼傳統正統,但異曲同工。

用=細蓉=雲吞麵;生才=生菜(我們那天點麵餐,其中一項是蠔油生菜)

味粥=肉粥;中=粽,取其諧音

吞力=雲吞撈麵,應是取其諧音及字形。

下次去香港傳統茶餐廳時不妨留意一下帳單,或許會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寫法呢,是不是很有趣呢?!

 

arrow
arrow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